人心向善,天下大同——外贸牛重阳节尊长敬老之行
重阳节是在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双九重叠,所以也称“重九”。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到了汉代,过重阳节的习俗渐渐流行,但正式被定为节日,则始于唐代。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10月28日重阳节之际,为了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外贸牛组织部分员工代表带着米面油等慰问品来到同安东宅村的一家老人收容所,希望通过切身体会获得更深刻的人生感悟。
车子开进小院,迎接我们的是这家收容所的苏院长,巳时的阳光正好,洒在院长偏棕色的卷发上,显得笑容更加暖洋洋。
这是一栋七层的独立住宅楼,院长先带我们上了二楼,这一层住着五位孤苦伶仃的老人,有的患有精神障碍,有的是身体残缺,有的被子女抛弃。最令人揪心的是一位失去四肢的失明老人,裹着棉被安静的躺在小床上,与略显昏暗的房间融为一体又格格不入,打在墙壁上的阳光那瞬间显得格外刺眼。
上层的老人相对而言更有精神气儿一些,有的在走廊晒太阳,有的看到来人还会和院长聊上几句。一位阿婆还给我们唱起了红歌,经过岁月的洗礼,阿婆已经遗忘了过往的一切,这一首首红歌成为她全部的记忆碎片,阿婆高亢的声音和错乱的歌词也在聆听者的脑海里徘徊,久久难忘。
随后,院长带我们到休息室泡茶聊天,讲述这家收容所创办至今的心路历程。这里住着的是一群老无所依、孤苦伶仃的不幸老人,每天照顾老人们饮食起居的也只有院长一人。
据了解,院长当年从集美财经毕业下乡后,接触到了这类老人,当时就很有感触,心想等有钱后一定要救济这些人。身为会计的她凭借自身出色的业务水平,很快就获得了不错的收入,但却在金融投资上惨遭滑铁卢,在她低潮的时候再一次接触到这些可怜的老人们,她便下定了决心“有我一口饭吃就不会让他们饿到”。
她开始去公立私立的养老院做义工学习护理,终于在6年前将这个意愿落地,以自己的这栋房子为基地,无偿收容那些无家可归的老人。谈起开始的那段日子,院长不禁泪目。没有经济来源,仅依靠政府的补贴完全不够日常开销,最困难的时候她只好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去菜市场捡菜叶,“多少带着点大学生的自尊与傲气,去菜市场捡菜叶这种事情还是不想让别人看见的”。她的善行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周围人的理解,放弃优越的生活收养这些孤寡老人,导致自己的生活一落千丈,于是她被村里人贴上“傻子”“疯了”的标签,带着这种怀疑与不解她依然咬牙坚持下来了,“人要凭良心做事”,她始终相信善有善报。
欣慰的是,她的执着逐渐感动了身边的人,从排斥疏远转变成相互帮衬。偶尔忙不过来的时候,家里的兄弟姐妹也会过来帮忙照料老人。
“早上起来后,先煮上一锅粥,然后挨个房间去打扫卫生,给老人换尿布、擦身子,从楼下到楼上,一圈下来粥也已经好了,再煮上一锅菜,盛好送到每个老人的房间,能自己吃的就自己吃,不能动的我就一个个喂,这样忙完就差不多10点,我再去洗漱一下,然后开始准备午饭,饭后老人们会休息一阵,差不多3、4点钟就陆续起来了,又开始准备晚饭。老人们习惯少食多餐,每天5顿饭也是常事。”
这样的日子院长已经坚持了6年多。面对外贸牛的到来,院长再次表示欢迎,“今天你们能来我感到很高兴,尤其是看到你们还这么年轻,凭借我一个人的力量能帮助多少这样的老人?说实话,要是像你们这个年纪的青年人都能好好尽孝,也就不需要我们这些地方了。虽然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青年人在家庭中担任承上启下的作用,言传身教比任何道理都有用。”
院长还给我们讲述了几个老人的亲身经历,子女不孝的本质被披上各种华丽的外衣,真相和事实揭开的瞬间仿佛在考验我们良知的承受能力,有人沉默不语,有人泣不成声。
谈话间已过午时,为了不耽误院里老人们的午饭时间,我们告别院长,乘车离开。
这次的拜访一石激起千层浪,让我们的内心久久不能平复。回程的路上,我们仍旧讨论着所听、所看,真心的敬佩院长的大爱,也将院长的告诫铭记于心。视觉冲击与心灵暴击,让我们倍感思亲,转念一想,重阳节的意义亦是如此吧,尊老、敬老、爱老、助老从来不是一句口号,孝亲敬长也不应是面子工程,每个人保持向上、向善的价值追求才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所在。
外贸牛一点微薄的爱心杯水车薪,并无法解决他们长期的困难,在叩问世情良心的同时,庆幸的是我们做的是一份无愧于心的事业,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对客户的教导来传播我们对于这个社会的价值、责任和正能量。